三種都更方式,你都知道嗎?

隨著都市發展腳步的加速,許多建築物逐漸老化,影響的不僅是都市的外觀,更牽涉居住安全與居民生活品質。因此,「都市更新」已成為城市再發展的重要課題。然而,面對不同的都市更新模式,許多屋主或地主往往感到無所適從,不清楚哪一種方式最適合自己。

今天,我們將以更容易理解的方式,深入解析都市更新的三種主要模式:「自辦」、「合建」以及「危老重建」,並搭配台北市的具體成功案例,讓大家輕鬆理解各種模式的特色與適用情境。


自辦都市更新

自辦更新是指地主或住戶自行組成更新會,從規劃、設計到施工都由地主主導完成。

這種方式的最大優勢在於地主擁有完全的自主性,能省去與建商的利潤分配,利益也相對更高。但自辦更新最大的挑戰在於流程複雜且冗長,涉及的專業性較高,需要地主本身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以及充足的資金。

自辦更新的過程當中,最常見也最棘手的難題有三個:

首先是「人事整合」,地主必須與有疑慮或反對的住戶持續溝通,取得共識;其次是「統籌管理」,地主需負責遴選建經公司、銀行、營造廠,以及主持會員大會與理監事會議;最後則是「資金壓力」,地主需自行籌措前期資金,並搭配政府補助和銀行融資,不是每個住戶都有充裕的資金或意願參與。

台北市成功的自辦更新案例,例如內湖區聯邦合家歡社區吉祥區,921地震後被判定為海砂屋,住戶自發成立更新會,於2010年動工,2013年順利完工。另外,中山區的「中山金澤」則是由24位地主自主推動,2020年完工,大幅提升區域價值。


合建模式

合建模式是由地主提供土地,建商則投入資金並負責開發工程,雙方依照事前約定的比例分享成果

合建模式的好處在於地主能大幅減輕資金和施工風險,不需自己承擔都市更新的專業壓力。然而,地主需要注意的是,合建模式須與建商共享利潤,可能會有溝通或談判上的爭議,彼此之間良好的協調非常重要。

台北市成功案例:華固建設在大安區的學府段都更案便是一個典型案例,地主與華固建設合作完成,成功打造高品質住宅,明顯提升了當地居住品質與房地產價值。


危老重建

危老重建是政府針對結構老舊、居住安全存在風險的房屋所設計的一種特殊政策,提供包含容積獎勵、稅賦減免等多種優惠,加速建築重建進程。

透過危老重建,住戶可享有較快速的審核流程,政府的優惠措施也十分有吸引力。不過,危老重建的前提是必須符合特定的結構安全危險標準,且容積獎勵可能存在限制,需謹慎評估效益。

在台北市北投區的「天母樺園社區」於2020年取得全體住戶百分之百同意申請都市更新,預計2024年完工。另外,景美區景華街「富品靜心」則是三棟老舊公寓的危老重建案,預計2026年完工,將有效提升當地居住環境。


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模式?

如果你具備足夠的資金、專業知識與時間,追求利益最大化,自辦模式會是不錯的選擇;若希望降低財務風險並倚靠專業團隊推動,合建模式將更為理想;若房屋老舊安全性堪憂,政府提供的危老重建優惠政策絕對值得優先考慮。

希望以上對都市更新三種模式的分析與台北市實際案例的分享,能幫助大家做出最符合自身需求的決策!

 

不確定你的房子是否可以都更? 

📞 立即聯絡我,獲得免費評估! 

想知道如何設定最吸引買家的價格? 

💡 讓我來給你專業建議,讓你的房子脫穎而出! 

推薦閱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